传承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杨军同志事迹

2020-09-08 00:20
来源: 人民法院报
    浏览: 1205

image.png

△《人民法院报》2020年09月07日 第05版

【手  记】

在惩恶扬善中实现人生价值

 

  桌上,杨军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仿佛工作仍在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他加班倒下的那天,本计划和爱人去武汉给儿子庆祝25岁生日,然而此刻,他静静地躺在鲜花和翠柏之中,前来悼念的队伍在灵堂外排了十几米。杨军的突然离世,让大家无不为之感慨。

  从事审判业务近30年来,从书记员、审判员到庭长,杨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态度战斗在司法为民一线。

  沙市区法院大厅,2020年上半年办案标兵宣传栏十分醒目,杨军的照片排在首位。过去三年,杨军年均结案数近300件,占全院刑事案件结案数一半以上,在荆州市基层法院中名列第一。2016年底至2019年4月,因为种种原因,杨军成了刑事审判庭唯一一名员额法官,除审判工作外,他还要处理罪犯收监、监外执行等工作。在法官助理肖婷的眼里,杨军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超人一样,忙起来一刻也不停歇。

  杨军曾说:“既然选择了人民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立志为审判工作奋斗终生,在为民排忧解难、为社会化解矛盾、惩恶扬善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杨军做到了,他把人生最珍贵的30年全部交给了他热爱的审判事业。

  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杨军默默坚守,以坚韧不拔的斗志,谱写着“燃灯者”的赞歌。他甘当布道人,甘作纤夫,用实际行动表现着对法治理念的不懈探求。

 

【事  迹】

燃尽生命只为法徽闪耀

 

  一生择一事,一事为公正,这是杨军一生的坚持。

  作为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军时刻将党员的职责使命牢记在心。他坚守法治信仰,秉持公正司法,办理的4000多起案件中,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从书记员、审判员到庭长,他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忠诚履职、忘我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沙市区法院刑事审判庭近五年来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且实现了“零”错案,先后多次被评为荆州市法院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屡获省、市级优秀法官和办案标兵等荣誉。

image.png

  久违的阳光遍洒城市,而荆州政法人的心头却笼罩着阴云。

  “杨庭长太累了!”

  “拼命三郎既是杨庭长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始终不敢相信噩耗成真!”

  “杨庭长是亦师亦友的前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案件办理上的指导,更多的是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传承!”

  “杨军同志勤勉敬业,捍卫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无私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荆州政法人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寄托着哀思的种种追忆,化作无尽的泪水,汇聚成对一个好法官的深深赞叹和惋惜。

  7月29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杨军走了,走得那样突然。

  怎能不伤怀?

  同事们回忆起那些他日复一日加班加点的点滴。他,一心扑在办案上,年均办案200余件,为了守护公平正义燃尽生命……

  怎能不惋惜?

  打交道多年的检察官、律师回想起那些他秉公办案、清白做事的片段。他,时刻不忘初心,始终忠于职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法官……

  这几天,同事们总是回想起杨军庭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踏实做事,坦荡做人”。话语朴实,却是一位平凡但不平庸、淡泊名利却志向高洁的基层法官的深刻写照。

“等办完涉黑案,我再去医院”

  7月29日,记者走进杨军的办公室,一切似乎如常无异。

  放眼望去,办公桌上、柜子里、地面上甚至隔壁会议室里,到处都是一摞摞整齐堆放的卷宗。办公桌的正中间,静静地躺着一叠文稿纸,当面一页上手写着近几天的工作安排:7月23日,上午“云庭审”连续开庭审理3个案件,下午赶往洪湖看守所开庭;7月24日,上午在江陵开庭,下午参加“6·03”专案联席会议研究案情;7月25日,参加审判委员会会议讨论“11·20”涉黑案件。

  刑事审判担负着惩治犯罪、守护平安的重要职责,也是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主阵地。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收官之年,大量涉黑涉恶案件涌入法院,杨军的任务更重了、压力更大了。

  时间回拨到7月24日下午。

  从江陵赶回城区,杨军准时参加“6·03”专案联席会议。会上,杨军和“6·03”专案相关办案人员从讨论案情到证据补充侦查情况,从“打财断血”到“打伞破网”工作展开沟通交流。下午5时许,会议一结束,杨军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办公室整理第二天向审委会汇报的材料。晚上8时30分,回到家,顾不上休息,他又打开书房里的电脑,撰写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判决书。

  7月25日,星期六,杨军全天参加审判委员会会议。上午,研究“11·20”涉黑案,并作为“6·03”涉黑案的承办人,详细汇报了办案情况;下午,对近期改判案件进行集中研究,作为审委会委员,他坚持参加。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时起身,显得有些坐立不安。

  这天,已是杨军连轴工作的第22天。下午6时30分,审判委员会会议结束,他继续和同事讨论涉黑案件相关案情。看到他一脸疲惫,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

  “杨庭长,您脸色不好,回去休息吧。”

  “杨哥,是不是高血压又犯了?不能一忙就忘了吃药呀。”

  “老杨,还是请个假去医院检查下吧。”……

  杨军回答大家关心的,还是那句话:“等把涉黑案办完了,我再去医院。”

  讨论结束,杨军仍拖着疲惫的身体,加班审阅“6·03”专案材料。晚上9时许,他感觉胸背剧烈疼痛,被送往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根据医生意见,被紧急送往武汉同济医院抢救。

  7月27日,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从武汉传来,同事们都为老杨能挺过难关而倍感欣慰,可无情的病魔还是没有放过他。噩耗传来,杨军没能如期醒来,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伤严重,陷入重度昏迷。

  7月29日凌晨2时30分,经抢救无效,杨军与世长辞,年仅52岁。

  当日,载着杨军的车辆驶回沙市区,30余位同事、朋友自发守候在医院外,迎接老杨回家。当救护车出现在视野里,人们再也噙不住眼泪,许多人失声痛哭。

心里全是工作,没有自己

  走进沙市区法院大厅,2020年上半年办案标兵宣传栏鲜红醒目,杨军的照片排在首位。

  2017年,他个人审结案件296件,占全院刑事审结案件的64.1%;2018年,个人审结252件,占比59.4%;2019年,个人审结289件,占比46.8%;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实际工作时间不足4个月,他个人审结案件99件。

  杨军是沙市区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公认的主力军,就是在全市基层法院,他的年办案量也是第一名。

  2016年底,司法责任制改革,加之老法官陆续退休,杨军成为刑庭唯一一名员额法官,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怎么办?唯有埋头苦干。

  上班时间不放过空隙抓紧干,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在法官助理肖婷的眼中,庭长就没有慢下来过,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奔去公安部门、检察机关的路上,其他时间就趴在办公桌前研究卷宗,撰写判决书。“中午大家都休息了,他却还在忙。下班大家都走了,他办公室的灯一定还亮着。”

  7月19日是周末,律师姚忠斌却接到了杨军打来的电话,表示想对其代理的一起涉疫情轻微伤害案件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组织调解。按照约定时间抵达法院,在杨军的调解引导下,很快,双方达成协议。

  杨军办案从来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晚上九十点钟给律师打电话是常事。“法官都这么拼,我们还能有什么不配合的。”姚忠斌回想起杨军的兢兢业业,令他佩服,又让他心疼。

  “五加二”“白加黑”就是杨军的日常,常年加班加点,加重了他的高血压,身体频频亮红灯。

  2019年的一次庭审中,杨军鼻血如注,染湿了法袍、染红了面前的卷宗。不断涌出的鼻血吓坏了庭上所有人,大家都劝他休庭,他却抹干血迹,坚持完成开庭。“杨庭长流鼻血的事,大家都知道。本以为会有段时间看不到他,谁知隔天又见他在办公室。”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韩张莉说,说起杨庭长的敬业,公安、检察的办案干警没有不敬佩的。

  近几年,在杨军的言传身教下,刑庭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两年间,有两位法官助理考取员额法官。有人劝杨军,可以把担子交给年轻人了,该歇一歇了。他却说:“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我没有这些负担,我做惯了,多干点不要紧。”他让庭里年轻人休年假,可自己好几年也没休过。

  心里只有工作,没有自己。杨军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履职尽责,默默奉献。近五年来,他带领刑庭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刑罚,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公正是一辈子的坚持

  一生择一事,一事为公正,这是杨军一生的坚持。

  刑事审判承担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等重要职能,事关一方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2019年年底,杨军承办一起涉案金额达13亿余元、涉及集资参与人4152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成员众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扰乱社会金融秩序,造成投资人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面对复杂案情,杨军始终一丝不苟,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仔细推敲每一句证词,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关及时沟通,补充侦查,硬是在法定时间内“啃”下了几十本案件卷宗。

  案件顺利开庭,最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对9个被告单位分别判处罚金10万元至50万元,对23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中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依法判决追缴犯罪公司及个人违法所得用于退赔集资参与人。

  148页近10万字的判决书,事实阐述清楚,法理关系清晰,承载着杨军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一方平安的初心。

  “杨庭长经常提醒我们,刑事法官手中法槌起落间便能决定他人的命运,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司法公正的考验。”法官张志浩说。

  审理一起涉黑案,因该犯罪集团的犯罪行为不符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特征,杨军坚持原则,依法将其认定为涉恶犯罪;审理一起惯犯盗窃案,其中一受害者陈述的被盗款项无证据证明为被告人所为,杨军坚持原则,依法对孤证不予认定……

  绝不能放过一个犯罪分子,但也不能冤枉一个无辜的人,必须依法公正办案。张志浩说,这是自己从杨军身上学到的,受用一生。

  其实,杨军坚持的公正,也不乏温情。

  今年1月,杨军采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一起涉嫌开设赌场罪案,并当庭作出宣判,判处被告人拘役,缓刑。原来,被告人是一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自家房子里开麻将馆,供周边村民娱乐。被抓获后,她表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嫌犯罪,但面对事实,她主动认罪认罚。杨军还了解到,该妇女被羁押在看守所,中风的丈夫独自在家,无人照顾。基于这些情节,他快办快结,赶在春节前,作出了这样的温情裁判。

  “与杨庭长打了近20年交道,宽严相济,在他办理的案子里,从来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该案代理律师朱天鹏说。

  公正作底擎起办案高质效。从事司法审判工作20余年,杨军公正审理各类案件近4000件,无一改判,无一因错判而上访。

“有话法庭上说”

  法官有权,一纸判决,能改变当事人的命运;法官无权,行使的是国家权力,必须坚守公平正义。

  律师朱天鹏与杨军有近20年的交情。曾有当事人瞄准了这份人情,想拜托朱天鹏“递个礼”“约个饭”,说上两句,朱天鹏从来都是全部挡回去。“我总说,不用动这个心思,在他那里,绝不会把白的判成黑的,也绝不会把黑的糊弄成白的。”

  法官与律师,因案子联系在一起,不可避免有交集。

  对于少数律师或含蓄或直白的邀约吃请,杨军总是直接回答:“关于案子,有什么理、有什么话,我们法庭上说。”对于律师们的正常诉求,他却不厌其烦地通过法官会见的形式,耐心听取、细致沟通。

  杨军的一句话让律师彭德江记忆深刻:“即便朋友间的正常交往,即便和工作无关,其他人看到了也会误会。”为了避免万一的误会,杨军一视同仁,坚决不私下相见。

  牢牢守住公正底线,杨军义无反顾。多年来,他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更没有办过关系案、人情案。

  20多年办理近4000件案子,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沙市区法院副院长王绍军问过杨军,得到的回答是:“国家给员额法官这么高的待遇,我只有把工作做好、把底线守住,才对得起法官职业,对得起共产党员身份。”

  就是这样一个法官,恪守职业道德,严守法律和规定办案办事,公正司法,铁面无私,不近人情。

  就是这样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平凡岗位,默默奉献,踏实做事,坦然做人。

  20多年的法官生涯里,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杨军燃尽生命,作出了一名基层法官对坚守公正的深刻诠释。

 

【“第三人”说】

坚持自己的底线和法治理想

 

沙市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绍军:

  杨军倒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法官、好战友,我感到非常悲痛。这打击来得太过突然,真的心里非常舍不得!

  杨军是沙市区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公认的主力军,全市基层法院刑事案件年办案量第一名。近三年,每年结案数均近300件。近五年来,他带领刑事审判庭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刑罚,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刑事审判任务更趋繁重,作为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公室主任,杨军带头办理涉黑涉恶涉众类重大刑事案件,加班加点办理其他各类刑事案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实际工作时间不足4个月的情况下,他个人审结案件99件,远超他人。

  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之内,办理如此众多的案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军做到了。支撑他的,正是勤奋敬业的态度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责任感。

沙市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袁欣:

  7月25日审判委员会会议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会上我们讨论了杨庭长承办的涉黑案件,他就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案件性质、证据采信、裁判观点等进行了充分论证。

  晚6时30分,会议开完之后,他说还有材料需要审阅,要去收个尾,我们与他道别,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回忆与他共事的30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他是疾恶如仇的铁面法官,但面对同事朋友,他就是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工作上也是我们很尊敬的老师。有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审理有交叉,我不太清楚的都会去请教他,他始终耐心地跟我一起翻阅法律条文、分析复杂案情,他常说没关系,搞不定就来找我,我们一起学。

沙市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志浩:

  不论是普通刑事案件,还是涉黑涉恶案件的审理,杨庭长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严格审查、严厉打击黑恶犯罪,不因是普通刑事案件而轻视,更不因是涉黑涉恶案件而拔高。

  在“5·12”专案中,公诉机关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起公诉,杨庭长仔细审查了该案数十本卷宗,认为该案未满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四个特征,不宜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恶势力犯罪集团认定更为匹配,最终依据法律规定,将该案定性为恶势力集团犯罪。

  他还经常告诫我们,身为法官,要坚守底线,公正办案,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我耳畔:既然从事司法这个行业,就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面对利益诱惑,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法治理想,这样我们才能有底气,公正处理每一个案件。

沙市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肖婷:

  杨庭长最多的时候一天开七八个庭,有时因为被告人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经常需要一天之内辗转到各个看守所去开庭,像飞速转动的“陀螺”。

常年加班加点,让他的身体频频亮起红灯。去年的一次庭审中,杨庭长鼻血如注,染湿了法袍、染红了面前的卷宗,不断涌出的鼻血吓坏了庭上所有人,只得紧急休庭。我们都劝他择日再开庭,但他却简单处理后,坚持完成开庭。

  庭开完了,在众人反复的劝说之下他才去医院做了检查,原来鼻腔里长了一个血管瘤。大家本以为会有段时间看不到他,谁知隔天又见他在办公室研究卷宗,撰写判决书。

  不论任务多重,杨庭长办理案件都是一丝不苟的。刑事审判工作的卷宗材料有些非常多,一个案子几十本甚至上百本案卷材料是常有之事,但杨军庭长都会坚持把厚厚的卷宗材料仔细看完,亲自做阅卷笔录,每一个字都是他认真书写。他就是以这样严谨的工作方式,履职尽责,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