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30日在沙市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3-03-01 14:46
    浏览: 1260

沙市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30日在沙市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沙市区人民法院院长  管开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沙市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一年来工作的主要成绩

2012年,区法院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和区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一主两化”战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推动审判质量、队伍素质、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年来,我院紧贴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145件(含旧存449件),审结3728件,结案率90%,诉讼标的额29954.06万元,为我区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1、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今年以来,我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便民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共受理民商事案件2919件(含旧存241件),审结2685件,结案率91.98%。在审理这类案件中,我院把维护好妇女儿童权益作为重点,特别是对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医疗费、抚恤金等案件,实行“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对生活困难的妇女儿童,实行诉讼费减免缓,涉及金额19.15万元;受理职工维权案件41件,审结41件,结案率100%,我院职工维权工作受到了市总工会表彰;受理涉企案件1450件,审结1334件,结案率92%,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我院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378件(含旧存5件)618人,审结376件,结案率99.47%。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重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在判处刑罚的614名罪犯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5人,占5.7%。二是在刑事审判中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于法有据,宽严有章有度,共判处有期徒刑缓刑55人,免予刑事处罚20人。三是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八)》,在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推行圆桌审判方式,注重对失足少年的人文关怀,共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39件52人。四是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规范裁量权,促进量刑程序透明,量刑结果公开、公正、均衡。在审结的刑事案件中,规范化量刑达到九成。五是积极探索完善刑附民案件调解工作新机制,在处理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注重从法与情上感化当事人,化解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力争做到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62件,赔偿到位金额368万元,调解率达到100%。

3、依法审理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我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38件(含旧存1件),审结38件,结案率100%。在行政审判工作中,我院一是加强对行政机关的走访,了解诉前群众反映行政行为不公的相关情况,及时作出评估,把可能发生的行政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我院共到有关行政机关走访6次,化解行政纠纷2件。二是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我院受理行政案件后,积极与行政机关沟通,指出其作出的行政行为存在的瑕疵,并提出相应司法建议。今年,我院向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4件。三是加强行政案件的协调工作,力争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今年,我院行政案件协调率达到80%,非诉行政案件执行协调率达到100%。

4、加大执行力度,保障权利实现。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810件(含旧存202件),执结629件,执结率77.65%。在执行工作中,我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理念,努力追求法与情和谐交融的司法境界,对劳动报酬、损害赔偿案件等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今年,共为申请执行人挽回经济损失6621.59万元。二是切实加大执行力度,对恶意长期赖账不还的被执行人,采取媒体曝光、司法拘留等措施予以制裁。今年,共司法拘留5人,查封冻结财产210次。三是不断加大执行宣传力度,精心组织开展执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向群众宣传执行法律法规,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5、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助力平安沙市建设。我院以平安创建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深入一线检查,并定期走访联系点,听取平安创建工作汇报,今年共走访9次。二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院协助了3个村委会排查解决诉前矛盾纠纷7件。三是积极开展司法建议活动,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和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预防违法犯罪、矛盾纠纷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今年共提司法建议4件。

(二)创新并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我院在审判人员减少,工作任务加重的情况下,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实行精细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

1、不断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审判工作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我院加强了审判管理办公室职能,健全和完善了《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实行以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审判态势分析、审判绩效考评、违法审判责任追究为主要手段的审判质量管理模式,并对评查结果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判和监督分离,促进审判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审判质量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大力推进阳光司法。今年以来,我院积极推进阳光司法,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案件全部公开审理,案件进入立案程序后,即告知原告、被告、申请人、被申请人进行执法监督。对有一定影响、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群众旁听庭审。对审理生效的裁判文书,原则上要求全部上网,让广大网民进行监督。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法律法规,共办案例展板11块,参与庭审旁听群众16000余人,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典型案例报道18件。

3、努力方便群众诉讼。一是针对住地较远、交通不便的当事人,推行预约立案、流动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民措施,我院岑河、观音两个派出法庭采用这类方式立案的案件约占3成。二是针对行动不便,确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采取巡回开庭、节假日办案、夜间上门办案的方式,受到当事人好评。三是推进审判提速,对涉及家庭、侵权等案件,提高简易程序适用率,缩短普通程序办案周期,并将此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今年,我院简易程序适用率比去年提高17%,适用普通程序案件的办案周期平均比去年缩短8天,最短的速裁案件仅用了4个小时,切实缓解了群众的诉累。

4、推行诉调对接机制。推行诉调对接机制,是人民法院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抓手。为此,我院努力把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力争为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摸索经验。一方面,我院通过建立庭所联动机制,强化法庭与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的配合,提前介入调解,努力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纠纷不出社区、不出村镇、不上交。今年,我院共依法确认司法所、交调委调解达成协议463件,对其赋予法律效力,实现了解决纠纷、群众信服、党委肯定、社会和谐的多重效果。另一方面,我院注重规范调解工作,对不能调解及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裁判,切实发挥调解和判决两种结案方式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

5、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评查活动。自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两评查”活动以来,我院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周密制定计划,狠抓措施落实,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审判部门具体落实、一线法官普遍参与评查的工作格局。在评查过程中,我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以旁听案件形式参与评查,扩大了评查效果。截止11月底,共评查各类裁判文书350份,评查庭审35件。各业务部门共推荐优秀裁判文书27份,推荐优秀庭审13件。通过评查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审判人员的司法能力。

6、助推企业稳定发展。我院认真落实省委政法委“服务企业六项措施”和区委政法委“百警联百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建了8个联系企业工作小组,集中对辖区内多家企业进行了摸底,并通过法官定期定向走访企业制度,主动为企业提供合同把关、法律咨询、风险提示等服务,对存在矛盾纠纷的企业,重点逐一介入。今年以来,共排查企业矛盾31起,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14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培训3次,促进了企业依法顺利经营。与此同时,为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法院服务企业的先进经验,我院于今年9月底,派出4名法官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法院考察,回来后起草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60条》,印刷成册,送发辖区企业,并进行分片培训。

7、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在抓法院文化建设中,我院始终坚持把法院文化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建设成果有效润化到审判工作当中,以文化建设提升审判质效。坚持领导参与文化建设,通过营造审判文化氛围,强化干警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干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年7月,在全市、全省法院系统“颂歌献给党”诗文朗诵比赛中,我院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今年9月,我院创办了内部刊物《沙市法苑》,集法官论坛、案例评析、法院信息和法院文化于一体,充分展现我院文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市中院和区领导的好评。

(三)加强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

信访工作是有效化解涉诉信访矛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今年,我院共接待群众来访170余人,处理群众来信60余件,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并且在今年所审理的案件中,未发生一起赴省进京案件。在信访工作中,我院积极探索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一是抓好涉诉信访源头治理,通过院领导分头包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好涉诉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工作,力促当事人息诉罢访。今年我院共化解涉诉信访案件63件。二是积极改善群众来访接待条件,坚持执行院领导每天轮流值班接待制度,大力清理涉诉信访积案,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信访、投诉,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审判监督工作是人民法院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同时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对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依法予以审查并提起再审,今年我院共审理再审案件4件,改判3件,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不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努力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宣讲法律,达到服判息诉的目的。

(四)坚持从严治院,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核心,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认识,牢牢把握队伍政治思想建设方向。二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我院通过举行讲座、远程视频学习、专题集中学习、购买书籍发放等方式来加强对法官队伍的岗位培训,提升干警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业务水平。此外,我院还通过抓管理提效率,抓基础树形象,抓团结聚共识,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职能发挥和自身建设的活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年来,有1人受到最高院表彰,有6人受到省高院表彰,有2个集体、4人受到市中院表彰。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院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司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法院向关心、支持法院工作的区“四大家”领导、市区各部门、各乡镇街办、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一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法官的服务意识、司法为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案多人少、工学矛盾依然突出,法官超负荷工作很普遍;三是一些法官处理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还不强,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四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3年的工作思路

各位代表,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法院的各项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新的一年,我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坚持为“壮腰工程”和“一主两化”战略服务,为建设平安沙市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为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我院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把握好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

我院将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定人民法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审判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要更加注重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司法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履行好司法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各项审判执行工作,树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公正廉洁司法的良好形象。

(三)以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

要更好的在司法为民上下功夫,将作风转变与案件质效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抓作风来实现“司法为民”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审判作风、精神风貌的转变来推动审判质效的提高,通过审判质效的提高来展现作风建设的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四)以服务大局为己任,进一步完善司法保障机制

以服务“壮腰工程”和“一主两化”战略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努力打造有序竞争、有利发展、健康文明的市场环境,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文明、高效的司法保障。

各位代表,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法院工作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将始终牢记人民法院的使命和责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我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