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来了!沙市区人民法院2020年工作报告请您审阅

2021-02-26 00:38
来源: 本院
浏览:21648    作者: 曹硕

image.png

      1月19日,在沙市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沙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应斌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了法院工作。

 成绩单

image.png


奋进新征程,法治筑根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与审执质效提升的双重考验,沙市区人民法院坚持党建领航,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提质增效,共受理各类案件7780件,结案7294件,结案率为93.75%,实现结案率“五连增”,为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image.png

员额法官人均收、结案数分别为243件和228件,4名法官结案数超400件,全院收、结案数及员额法官人均办案数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荣誉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个庭室、3名个人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3名干警分别在全市、全区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件案件获评全市法院精品案件二等奖、5份判决书获评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和三等奖,网络水军“有偿删帖”案被评为“荆州市十大优秀法治案例”。

 image.png

        高点站位决胜扫黑除恶

image.png

    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公正高效审结“市霸”、“面霸”、“房霸”涉黑案 3件,依法判处44人刑罚,最高处有期徒刑二十四年。

    全力推进黑财清底。“涉黑涉恶案件”执结率100%,执行到位资金2280.31万元,没收财产1928.21万元,冻结房产18处、扣押车辆13辆。

image.png

强力推动“打伞破网”。报送“保护伞”“关系网”线索15条,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反腐败斗争深度融合。发出司法建议书8份,助力行业清源。

营造强大宣传声势。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100余人集中观摩黑恶案件庭审,同步推出报道11篇,被省、市级媒体报道16次,形成震慑效应。

image.png

      宽严相济构建平安沙市

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共受理刑事案件540件,审结514件,结案率95.19%

加大简案快办力度。在保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的前提下,仅用2天便审结王某某危险驾驶案,实现刑事案件“一次办结”。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244件。

image.png

从严打击高发犯罪。审结故意伤害、“两抢一盗”等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犯罪案126件,审结危险驾驶、寻衅滋事等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案235件,审结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案32件,判处五年以上刑罚88人、十年以上32人,严惩樊某某涉疫情诈骗案,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三年。

妥善处理涉众型经济犯罪。高效审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6件,依法审结“熊家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积极挽回3860名集资参与人损失。

       公正司法助力法治沙市

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受理行政案件181件,审结163件,结案率90.05%

支持政府依法行政。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5%,审结棚户区改造、城建拆迁等案件52件,裁定驳回行政相对人起诉10件,驳回诉讼请求17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加大行政争议和解力度,促成行政相对人撤诉8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促进政府规范执法。坚持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办结行政非诉审查案49件,对审查中发现的执法漏洞、治理短板,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0余次。

助力政府廉政建设。审结贪污、贿赂、渎职案6件,将打击职务犯罪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邀请400余名机关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紧绷廉洁从政之弦。

image.png

合力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审结非法采矿、非法捕猎、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刑事案件41件,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的环境及国土资源类行政非诉执行案38件,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8件,下达全省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司法确认书,确认“10.16”污染环境案赔付72万余元,有力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image.png

公正审理民事案件,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重点在保障民生权益和维护经济稳定上下功夫,共受理民事案件3849件,审结3503件,结案率91.01%。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调解、撤诉1022件,调撤率近30%,切实做到案结事了。

image.png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审结房屋买卖、医疗保险、人身损害等纠纷案377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审结交通事故侵权纠纷案191件,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拨付资金9万元支持驻点扶贫村建设,建立涉“扶贫领域”案件优先办理工作机制。

多元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加大家事纠纷调解力度,审结离婚、抚养、继承等纠纷案404件,调解、撤诉129件,调撤率达31.93%。

image.png

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涉金融案件992件,保障资金安全。加大“涉金融”案件执行力度,执行到位资金8885万余元,守好群众的“钱袋子”。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及“12.4”宪法日宣传等形式,增强群众防诈反骗意识。

高效办理商事案件,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image.png

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审结涉企案件1559件,平均审理时限93天。强化审、执衔接,涉企执行案件执行到位3691万余元,平均执行用时63天。

image.png

image.png

加强涉企案件影响评估。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审结买卖、借款、建设工程施工等合同纠纷案700件,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开展“上门服务”,主动走访调研企业,依托“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包”。

加快企业破产案件审理进度。运用“有保有破、分类评估、差异处置”的破产审判机制,稳妥推进2件破产清算案,引导破产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image.png

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和解力度。促成武汉金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案达成和解,在保障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为金炜公司执行到位包括农民工工资在内的440余万元,被湖北电视台专题报道。

切实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巩固执行攻坚成果

共受理执行案件2205件,执结2106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为95.51,执行到位标的总额13.09亿余元,执行“3+1”核心指标常态化达标。

大力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合同纠纷、买卖纠纷等案件资金4297万余元,帮助农民工追回欠款154万余元,向14名生活困难人员发放司法救助金44.8万余元。大力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组织网络拍卖321次,成交3036万余元,切实提高执行效果。

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慎用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积极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建设,限制高消费883人次,将233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黑名单”,对履行还款义务的76人及时解除限制措施,营造尊重裁判、崇尚诚信的社会风尚。

进一步规范执行流程管理。实行“一案一账号”管理,执行工作全程网上留痕,杜绝违规执行。推动执行联动机制常态化运转,依托网络查控系统查询银行、不动产、网络资金等信息4300余次,冻结资金3150余万元,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

image.png

创新司法服务新举措,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初步建成“厅网微线”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通过诉讼服务大厅、湖北法院诉讼服务网、湖北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多渠道融合,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网上立案、微信立案、跨域立案447件。

持续推进“分调裁”工作机制良性运转。促使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全年通过调解速裁中心快速办理案件1578件,占新收民事案件的60%。

image.png

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优势。总结“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试点的经验,进一步畅通与社区、妇联、行业组织等对接渠道,为当事人提供“定制式”服务,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办理案件1092件,委托第三方调解286件。

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开启“云间庭审”

搭建“云上法庭”。凭借远程视频技术,实现双方当事人及法官三点连线,完成“云间庭审”178场,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审执工作“不打烊”、案件办理“零跑路”。

云庭审

image.png

探索“云解纷”模式。利用人民法院网上调解平台,3小时办结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系列案,4个案件1次调解成功,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

image.png

信息智享化解“送达难”。与中国邮政合作,运用“云平台”提高送达成功率。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依法查询规避送达的400余名当事人通讯号码,拓宽送达渠道。运用信息化“1234”工程,开通电子送达平台,平均送达时间缩短15天。

拓展法治共享新途径,主动接受司法监督

自觉接受法律监督。配合区人大通过司法监督工作平台查看庭审直播6场次,促进提高庭审规范化水平。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13次,保证司法公平公正。

image.png

真诚接受民主监督。组织110 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1839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超1000人次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参与度。

image.png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庭审直播413场次,公开裁判文书7173件,文书上网量居全市第一。继续推行“院领导值班接访”制度,共接待群众来访370余人次,做好息诉服判工作。

image.png

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奋战力量

image.png

 强化党建引领,夺取迎战疫情汛情双胜利。抗击疫情,院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区委部署,全院干警积极下沉社区参加防控工作,共劝返群众5余名、测温2余次、入户排查近万人次,捐款3.6余元。根据区委工作安排,迅速组建突击队参加红景嘉园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收到感谢信64封,我院荣立“集体三等功”, 10名同志被评为“先进党员”“先进志愿者”,3名同志荣获防疫工作表彰

image.png

image.png

迎战汛情,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40名干警轮流到防洪一线排险,20名干警参与扶贫村堤防加固,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2020年上半年“沙市榜样”防汛抗洪“先进个人”

强化队伍建设,着力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积极向上级法院争取增加法官员额指标,市中院决定下派3名法官到我院挂职、下派2名新入额法官到我院工作,加强办案力量。做好人员招录工作,23名雇员制书记员入职参加工作,4名法官助理、3名司法辅助人员已政审完毕。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民法典》、书记员岗前培训等活动,提高干警司法实践能力。

image.png

强化审判管理,全力促进审执工作提质增效。开展提升审执质效“百日攻坚”活动,建立“周协调、月调度”机制,加强各庭室协调联动,一百天时间结案3121件,结案率由6月底的54.62%迅速提升至76.54%,清结一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219件,清结率达95.6%

加强政治建设恪守清正廉洁

持续抓好政治学习。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两个坚持”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image.png

image.png

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三个规定”专项整治、“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案为戒、严管队伍”及“十进十建”活动,通过反面典型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集中“夜学”、审务督察、案件回访、集体廉政谈话等,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加强教育监管,让“谷文昌、杨善洲式”的好家风成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提高党员干部“8小时外”的言行自律。

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组织各党支部与兄弟法院党支部开展“联创共建”活动,学习兄弟法院先进工作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

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榜样引领

加大司法宣传力度。组建宣传工作专班,建立部门通讯员制度,发布工作动态、先进事迹、典型案例240余篇,被各级各类媒体报道630余次,有力夯实了意识形态阵地。战疫期间推出报道30余篇,被最高法院、法制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90余次,阅读量超40万次。

image.png

挖掘宣传先进典型。7月29日,我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院扫黑办负责人杨军同志牺牲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其先进事迹《燃尽生命只为法徽闪耀》及8篇后续报道被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120余次,荆州各行各业及广大群众都知晓这一“政法英雄”。

发挥榜样带动力量。院党组及时疏导干警思想,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作情景剧、微电影等形式,全院干警深入学习杨军同志先进事迹,以满腔热情投入审执业务,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image.pngimage.png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沙市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沿着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思路,围绕全区建设“三首之区”、打造“四个中心”的发展目标,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为全区稳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