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法院持续发力铺平务工人员维权路

2018-11-15 17:11
来源: 研究室
浏览:27323   

员工合理诉权被拒

    2014年9月,周某应聘到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货物运输工作,但该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17年8月,她从该公司辞职同时要求“东家”给自己补缴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的社会保险,不料,她的要求遭到该公司的拒绝,周某遂向荆州市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随后,仲裁机构作出裁决,认为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应为周某办理并缴纳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人去楼空” 执行陷僵局

    裁决生效后,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一直未给周某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周某多次与该公司沟通,而对方总是用多种理由搪塞、敷衍。20181月,周某向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承办法官仔细阅读了该案的案卷材料,并依职权对被执行人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网络查控,发现该公司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但由于申请执行人周某不能提供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有效联系方式,法院也没有查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遂将其拉入失信黑名单以督促该公司主动履行义务,尽管如此,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依然没有对周某进行社保补缴。且该案最大难题是执行对象为补缴社保的行为而非执行标的,无具体的执行金额,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不便直接将该公司的银行账户予以冻结、扣划。承办法官不愿看到此案不了了之,遂根据周某提供的公司地址冒着酷暑前往武汉,却发现该公司“人去楼空”、无迹可寻,申请执行人周某也无法提供其它线索,执行一度陷入困境。

誓不放弃 坚持执行

    面对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困境,执行法官没有轻易放弃,积极转变查找思路,凭多年的办案经验分析判断该公司搬迁必将在工商局更新工商信息,便再次前往武汉工商局进行调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终于查询到被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信息、工商信息等。当承办法官再次联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时,却显示新的座机号码无法接通。承办法官不肯放弃,对登记的公司人员信息一一比对、拨打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上被执行单位。经过说服教育工作,武汉某某食品有限公司明白了拒不执行的严重后果,与周某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申请执行人周某非常感动,没料想原打算放弃的执行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连声感谢,这起务工人员“一波三折”的维权之路在执行法官誓不放弃的决心下最终铺平。